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 0579-85415475
传真: 0579-85415077
邮箱:
地址: 浙江省义乌市宗泽东路59号
国际博览中心综合楼3楼国际部
当前位置:海外展 > 海外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企业出口东欧地区分析
发布日期:2013-01-23   信息来源:百度文档 [字体 ] [收藏] [打印]

中国企业出口东欧地区分析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东欧地区是含有巨大发掘潜力的处女地。特别是当中国原有的主要外贸市场,美国,欧盟等地由于次贷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和市场疲软,令采购商的采购意愿和采购量大大减少的时候。东欧地区这些高速发展的市场就显得更加可贵。

1、市场购买力分析                                                   

  很多投资者一想到东欧地区,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概念也许是能源,但随着东欧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恢复,越来越多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跨国公司,都开始对东欧地区消费者刮目相看。东欧地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6.4%,近5年来的增幅为7%。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中产阶级的成长导致所有消费领域爆炸式的增长。去年,东欧地区的进口车销售量达到60万辆,比2004年增加了57%,比2001年增加了6倍;手机用户也从2000年的300万增加到今天的8000万;至少1/5的家庭拥有电脑,是2001年的4倍……

消费能级的提升与东欧地区中产阶级的崛起是同步的。过去5年,东欧地区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增幅接近29%。高盛公司预测,东欧地区人均年收入在2025年之前将高达4.5万美元。美林公司和凯捷集团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东欧地区约有8.8万名百万富翁。东欧地区最大的外国汽车进口销售商罗尔夫连锁公司的总裁马特·唐纳利表示,在他们那里买车的不只是百万富翁。他估计有800万东欧地区人月收入至少有2000美元,350万东欧地区人月收入至少4000美元。他说:“听上去不多,但是他们有能力购买。”

虽然东欧地区人均收入在每月500美元左右。但是很多东欧地区人和西方人生活得一样好或者更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东欧地区人总收入中70%是可自由支配的,而普通西方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0%。

  在东欧地区逐渐释放消费潜力的背景下,大手笔的买卖出现了:可口可乐公司以6亿美元收购东欧地区果汁制造商Multon;荷兰喜力公司斥资7.5亿美元进行收购;丰田和大众等汽车公司都把钱投在东欧地区。据统计,2005年东欧地区获得外国直接投资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与东欧地区标准银行合作,在东欧地区推出第一张卢布信用卡的美国运通公司执行副总裁加里·克里徒登说:“这是一个未来的市场,我们认为有很好的机会。”

  东欧地区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也使得一些西方商人找到了新商机。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东欧地区人更爱喝茶,但现在东欧地区人似乎爱上了咖啡,每年人均速溶咖啡消费量达到250杯,比起其它任何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瑞士雀巢公司就瞅准这一市场空间,向东欧地区投入5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是用来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建立一家速溶咖啡工厂。

此外,东欧地区人均啤酒消费量也从1995年的15升增至2005年的60升,尽管略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但增长势头引起了国际啤酒业巨头的极大关注。分析人士认为,东欧地区旅游、金融服务及耐用消费品等领域也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且看精明的商家如何挖掘了。

更阔绰的东欧地区人把消费触角伸到了英国。有数据说,在伦敦住宅市场上,百万英镑以上的交易中,东欧地区顾客占到了1/3;最近一年半,售价超过1000万英镑的豪宅,一半以上的买主都是东欧地区人。除了豪宅,名牌服装、珠宝奢侈品等都是东欧地区富人们的购买目标,东欧地区的经济实力似乎已经能透过这些富豪们的一掷千金体现了。

2007年东欧地区的平均工资达到13801卢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4.7%。

  从公布资料看出,居民收入和工资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9月份的平均工资13800卢布折合成美元应为545美元。实际上上一年即已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5%。不过上一年的平均工资为11130卢布,(416美元)。2007年9月现实工资(根据通胀率进行补偿后的工资)也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14%。2006年同期增长为14.2%。现实可支配收入(不仅包括通胀率的补贴,而且已经扣除了税收和其他应缴款项)也意外地达到13.5%,大大超过2006年的8.5%的增长速度。

  东欧地区人目前保存收入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银行存款。据东欧地区存款保险局估计,2007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额的增长高于上一年同期水平,达到22%,而上一年则为21.2%。存款金额达到4.6万亿卢布。据存款保险局的估计,到年底银行存款额将上升到5.1-5.2万亿卢布,如果按人均计算,则超过1400美元(按现行美元卢布汇率),而银行收下的存款比上一年增加35-37%。

在2007年头10个月里,卢布与美元相比现实有效汇率增长4.7%,俄中央银行预测全年的卢布汇率增长为5%。

截止2008年9月,俄卢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00元卢布对27.2人民币。

总结:

透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东欧地区普通民众的收入和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非常适合国内企业原本就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普通消费产品以及其价格水平,国内的企业开拓东欧地区市场,只要找对方法,就是事半功倍。

 

2、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东欧地区首批6个经济特区在2007年正式开始运作,预计在2-3年内初见成效。 2个工业加工特区和4个技术推广特区:以生产家用电器和家具为主的利佩茨克州、以生产汽车零部件和石化产品为主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叶拉布加市;莫斯科市管辖的卫星城“绿城”(发展微电子业)、隶属莫斯科科州的杜布纳市(发展核物理技术)、圣彼得堡市(发展信息技术)以及托木斯克市(发展新材料技术)。

  东欧地区政府对经济特区的政策倾斜可以说不遗余力。区内的优惠政策包括:入驻企业头5年免交财产税和土地税,第二个5年税收减半;进口国外商品免征进口税,出口东欧地区产品免征出口税;降低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使用费的税率;提供租期长达70年并有转租权的长期租赁权;降低货物进出口关税及简化过境手续;简化外国公民,包括无签证者的出入境手续等。待遇确实很诱人,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获得。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的门槛比较高,它要求企业在20年内的总投资不少于1000万美元,并且在特区运作第一年投资不少于100万美元。

  据俄政府官员测算,由于行政壁垒的消除,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企业每年可以节约成本费用5%-7%,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可以节约3%-5%的费用;此外,联邦预算投入对特区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可以使区内企业降低8%-12%的运转费用,还能节省5%-7%的生产费用支出;建立一个工业生产型特区能够吸引90亿卢布的国内外投资,每年创造60亿卢布的产值,创造1.4万个就业机会,并向国家预算上缴10亿卢布。

  俄罗斯的目标是到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而且,俄罗斯也急于改变靠能源一只脚拉动经济的现状,大规模吸引外资,做大出口,增加产品附加值。俄罗斯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表示,特别经济区是最重要和最具前景的经济政策手段之一。这一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而且还能够借此发展先进的工艺和本国的专利技术。这是经济多种经营的现实途径。
上一篇:这是开始! 下一篇:我市玩具研发实现与高校“接轨”
客服电话:0579-85415475  传真:0579-85415077  邮箱:gjb@yiwufair.com
版权所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展览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00244
技术支持:创源网络